【品種主要性狀】:
湖北:株型半緊湊。幼苗葉鞘紫色,后期上部葉發紫。雄穗較發達。果穗錐型,夾角較大,穗柄長,微露尖,穗軸白色,籽粒黃色、半馬齒型。區域試驗中株高271厘米,穗位高110厘米,空稈率0.3%,果穗長19.8厘米,禿尖長0.5厘米,穗粗5.3厘米,穗行數16.0,行粒數37.6,千粒重362克,干穗出籽率87.8%,生育期137天。
重慶:該品種屬中熟雜交玉米,在適應性試驗2800株/畝密度下,出苗至成熟平均130.4天,比對照渝單8號早1.2天;第1葉鞘紫色,株型半緊湊,株高271厘米,穗位高110厘米,葉緣紫色,成株葉片數19片,花藥紫色,穎殼紫色,花絲粉紅色;穗長19.8厘米,穗行數16~18行,行粒數37.6粒;穗形錐型,穗軸白色,籽粒桔黃色、半馬齒型,百粒重34.2克。
【適應性】:
湖北:2009~2010年參加湖北省恩施州玉米品種區域試驗,品質經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(武漢)測定,容重749克/升,粗蛋白(干基)含量9.73%,粗脂肪(干基)含量4.4%,粗淀粉(干基)含量71.8%,賴氨酸(干基)含量0.36%。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624.32公斤,比對照興單13增產7.25%。其中:2009年畝產651.11公斤,比興單13增產7.92%;2010年畝產597.52公斤,比興單13增產6.54%。田間倒伏(折)率1.9%。抗病性鑒定為抗大斑病、小斑病、銹病及彎孢菌葉斑病,中感灰斑病,感紋枯病,穗腐病發病率6.5%。
重慶:2016年一年適應性試驗,10點平均產量502.7千克,比對照渝單8號增產11.7%。抗性評價:抗大斑病、小斑病、絲黑穗病、穗腐病,中抗紋枯病和莖腐病。
【主要栽培措施】:
湖北:
1.適時播種。低山3月下旬播種,二高山4月上旬播種,單作每畝種植3000~3300株。
2.科學施肥。施足底肥,畝施腐熟農家肥1500~2000公斤、復合肥20~30公斤;及時追肥,4~5片葉時畝施尿素7.5~10公斤;重施穗肥,大喇叭口期畝施尿素15~20公斤。
3.加強田間管理,及時中耕除草,培土壅蔸。
4.注意防治紋枯病、穗腐病和玉米螟等病蟲害。
重慶:適宜春播,密度每畝2800~3000株左右。施肥和管理同一般單交種,重施底肥,適時施用拔節肥,猛攻穗肥;及時防治病蟲害。
【適宜種植區域】:
適宜湖北省恩施州海拔1200米以下地區種植。重慶市海拔800米及以下的丘陵、平壩、低山地區種植。湖南省長沙市、衡陽市、湘潭市、邵陽市、岳陽市、常德市、張家界市、益陽市、郴州市、永州市、懷化市、婁底市、湘西自治州引種。云南省昭通市、昆明市、麗江市、德宏州、曲靖市、楚雄州、大理州、保山市、臨滄市、普洱市十個地州市海拔1000至2000米之間引種。